导航菜单
智能制造引领行业变革——智能制造技术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报告会圆满举行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4-11-27 15:42:04    文字:【】【】【
摘要:2024年11月24日,由北京机械工程学会与北京市科协智能制造专业智库基地联合主办的“智能制造技术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报告会”在北京顺利召开。本次会议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智能制造技术推动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强调了智能制造在提升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及企业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倡导加强跨领域合作以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促进我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地位提升。作为协办单位之一,电池与半导体检测专委会积极参与了此次盛会。

原创 音浪探境 清能博创 2024年11月27日 14:15 北京图片


图片

图片


      2024年11月24日,由北京机械工程学会与北京市科协智能制造专业智库基地联合主办的“智能制造技术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报告会”在北京顺利召开。本次会议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智能制造技术推动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强调了智能制造在提升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及企业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倡导加强跨领域合作以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促进我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地位提升。作为协办单位之一,电池与半导体检测专委会积极参与了此次盛会。


图片

图片

图片

会议背景



        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次报告会汇聚了来自学术界、工业界和政府部门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智能制造技术如何引领行业变革的新篇章。

图片

领导致词



        北京机械工程学会秘书长李海涛为会议致开幕词,强调了智能制造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性。他表示,截至今年10月,全球灯塔工厂已达172家,这些智能工厂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运营成本,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李海涛指出,智能制造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通过集成先进技术,实现了生产过程的精细化和柔性化,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智能制造技术不仅应用于离散制造业,还广泛渗透到流程工业和服务业,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协作和资源共享,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

图片

图片

专题报告



      随后,专家们围绕智能制造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应用进行了深入报告和交流,探讨了这些技术如将何促进各行业的转型升级,为大家在各自领域的工作带来了新的启发,共同构建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发展的良好生态。

固态电池核心检测工艺解析

.01


     电池与半导体检测专委会主任委员香勇博士作了题为“固态电池核心检测工艺解析”的报告。在报告中,香勇博士介绍了其团队在超声智能检测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特别强调了该技术在提升固态电池安全性和性能方面的重要作用。他指出,通过超声智能检测技术能够有效监控电池内部的浸润状态及固化过程,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如产气、浸润不足等问题,从而显著提高电池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此外,香勇博士还分享了如何利用这一先进的检测手段来评估电池健康状况的具体方法,以及这些技术如何助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

图片

超大规格点阵结构多弧并行增材制造

.02


    北京理工大学刘长猛教授介绍了其团队在超大规格点阵结构多弧并行增材制造方面的研究进展。该技术在轻量化和多功能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已在航空航天领域广泛应用。刘教授详细讲解了悬空结构的成型技术、性能调控和多打印头技术的应用,展示了该技术在海洋基建设中的巨大潜力。

图片

射线无损检测智能化

研究与应用

.03


     清华大学肖永顺教授介绍了射线成像检测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他指出,X射线检测通过图像方式直观、定量地检测物体内部结构和缺陷,是无损检测的重要手段。报告中提到了三种主要的射线成像技术:透视成像、CT重建和散射成像。这些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高铁等高端制造业,确保产品质量。随着国家制造业的发展,射线检测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结合人工智能提升检测精度和效率。未来方向包括智能化、便携化、动态过程成像和原位无损检测。肖教授还展示了在混凝土检测、特种钢材分析和发动机装配检测中的应用实例,并强调了射线成像技术在未来智能制造中的重要作用。

图片

深空与科学探测领域两相传热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04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设计部黄金印研究员介绍了其团队在深空探测领域的热管理和温度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团队来自航天汽车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专注于热管和供需回路技术。他们建立了智能化的宇航槽道热管生产线,实现了全自动化生产。报告重点介绍了嫦娥六号、嫦娥五号等任务中的热管理解决方案,如铝合金槽道热管和月球重力驱动的两相流体回路系统,解决了月球表面温差大和月夜热量供给问题。未来,团队将利用人工智能、3D打印等新技术,推动下一代航天器的自适应管理和高效热控技术的发展。

图片

高强度Al-Mg-Sc系合金电弧增材制造技术研究

.05


     钢铁研究总院赵琳教授的报告聚焦于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在铝合金材料中的应用及其挑战。该技术以电弧为热源,通过多层叠加的方式进行数字化制造,相比激光制造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尤其适用于大型结构制造。例如,美国使用该技术制造了1.8吨重的钢筋钢构件,周期从18个月缩短到12周;相对空间公司则制造了33米长的火箭铝合金壳体。

铝合金因其高比强度和良好的加工性,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广泛应用,但面临气孔问题、组织不均匀性和力学性能不足等挑战。赵教授团队通过采用冷金属过渡技术和优化焊接参数,显著降低了气孔率,并通过调整预热和层间温度进一步改善了气孔倾向。研究发现增大热输入可细化晶粒,促进组织均匀性。通过化学成分优化,研制了铝镁锰钪合金丝材,实现了高强度和良好的室温及高温性能。

团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出了系统性的气孔抑制方法和合金设计,有效解决了关键问题,为智能制造技术在铝合金构件制造中的应用和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持。未来研究将探索新的化学元素和制造技术,进一步提升材料性能。

图片

英蓝高分子新材智造技术及应用举例

.06


     北京化工大学李好义教授介绍了其团队在高分子材料加工与智能制造领域的研究成果。团队开发了熔体微分静电纺丝技术,实现了高效绿色的微纳米纤维制备,应用于空气过滤和生物医药等领域。此外,他们发明了扭转层叠技术,制备出具有选择性反射功能的纳米叠层薄膜,适用于农业和隔热。在3D智能复印技术方面,结合精密注射成型与3D打印,通过PVT控制曲线和自适应控制方法,解决了高分子材料在注塑过程中的形状控制难题,提升了制品的质量和一致性。这些创新技术推动了高分子材料加工领域的进步,并为智能制造提供了新解决方案。

图片

图片

高端对话



      在高端对话环节,与会专家围绕智能制造技术在航天、材料加工、检测技术等领域的应用与挑战进行了深入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智能制造能够显著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减少对人工技能的依赖,并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优化生产工艺。智能检测技术如射线成像、动态过程成像和原位无损检测的应用不仅提升了产品质量,还为设计和研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特别是在极端环境下的航天领域,智能检测技术保障了设备的安全运行。此外,智能检测技术在新能源电池制造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和性能。高分子材料加工领域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和智能化注塑机的应用,大幅提升了加工精度和效率。专家们强调,推动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紧密合作,共同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融合,以提升我国在全球制造业价值链中的地位。

图片



图片

     本次“智能制造技术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报告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智能制造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搭建了交流平台,也为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会议凝聚了产学研各界的智慧,展现了智能制造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创新成果,为推动我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未来,我们期待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继续深化合作,共同推动智能制造技术的创新与普及,助力我国在全球制造业竞争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在此,我们对所有参与和支持本次会议的单位和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再次相聚,共享智能制造领域的最新成果与智慧火花。





3C电池智能工作站(HW机型)
热门关键词:
实验室智能工作站(FD机型)
搜索
产线智能机器人(FC机型)
自定内容
  • 电话:0756-3388369
  • 邮箱:sales@tsingbosch.com
  • 地址:广东省珠海市高新区港湾7号智造超级工厂A2栋一层

Copyright © 2014-2017 清能博创(珠海)科技有限公司  海洋网络提供网站建设  Google SITEMAP | BAIDU SITEMAP
关注我们